top of page

下町的建築散步


下町通常是指一個城市之中,靠近河岸,海邊的工商業聚集的區域。

東京的下町指的是東京的東邊,淺草、日本橋,以及最近興起的藏前、森下、清澄白河一直往下到門前仲町都包含在內。下町保存著一些歷史痕跡,通常會有一些老舖、一些年長的人、一些熱情的朋友。「東京的西邊都是上班族,東邊都是下町的老人。」在都心長大的前輩這麼說著。另一個「江戶子(指土生土長的東京人)」卻說:「從外地來東京工作的人都會去住西邊,住東邊的才是真正的東京人。」雖然下町總被貼著標籤,但我喜歡下町。

下町其實還是很「東京」,只是沒那麼緊繃,不需要花枝招展。剛來到東京時,感覺一切都快速新鮮,日子久了,便好想找個地方歇口氣。走在氣氛不這麼緊湊的下町街上,可以發現一些生活選店,咖啡廳或是散步點心,可以一邊享受著古老而美好的氛圍。

最近下町地區的兩國車站附近,有一間新的美術館開幕了。

由妹島和世設計的墨田北齋美術館(すみだ北斎美術館 The Sumida Hokusai Museum)位於墨田區綠町公園旁,建築物的裂縫讓在地居民很輕易的就可以進入美術館裡。美術館外觀材質採用和SANAA在法國北部的羅浮宮朗斯分館相同風格——霧面的鋼材。記得妹島說過,她想要呈現模糊卻柔和的金屬材質,也因此有了羅浮宮朗斯分館這樣的鋼材出現。雖然她希望建築物可以在環境裡柔和一點,但北齋美術館因為造型太特殊及外牆金屬的反光,在都市裡依舊很容易被看見。

其實妹島在小平市仲町圖書館就嘗試過利用量體的裂縫,作為建築出入口,北齋美術館可以說是此種建築型態更加成熟的詮釋。量體之間、裂縫跟空間的關係更加簡潔乾淨,施工跟細節也更加細膩。

裂縫將一樓分成的四個量體、三個主要空間,所以從主要入口裂縫進去之後,還可以經由其他裂縫繞到建築的其他部分。玻璃的構成也是令人驚艷,大多固定於裡面的框,外面盡量平整的貼齊,也因此讓三角形的裂縫空間更加完整,創造出了特別的光影反射。

上部的裂縫貼付著妹島經常使用的鐵網語彙,經由鐵網看出去的天空樹還有下部的三角玻璃穿看出去的天空樹,在同一座建築裡面表現了兩種不同的表情。

沿著街道再往下走,同樣也是妹島設計的「ヨシダ印刷東京本社(Yoshida Printing Group)」,因為不是公共建築可能沒那麼多人知道。但不同於一般的大樓,有點透明的銀色鋼網層層包覆著主體,明明是量體建築卻顯得輕盈。

在現代與懷舊間徘徊的下町,因為這樣的衝擊更加有魅力。下一個天晴的日子再來散散步,一定會發現更多充滿故事的地方吧。

すみだ北斎美術館

東京都墨田区亀沢2-7-2

http://hokusai-museum.jp

ヨシダ印刷東京本社

東京都墨田区亀沢3丁目20−14

妹島和世

日本當代知名女建築師,與夥伴西澤立衛所設立的SANAA建築事務所,2010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克獎,作品以「穿透性」、「輕盈且漂浮」為主要特色,亦有資料稱其為「穿透,流動」的建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