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喜歡日本建築的朋友,都很憧憬能夠在日本工作,進入崇拜的建築師事務所。
其實想要實現夢想有點難也不是太難,只要有心肯努力,想來日本生活的夢想是可以實現的!
先說明建築人(以建築設計人為主要對象)可能會在日本的什麼樣的地方工作:
1) アトリエ系建築設計事務所(Atelier)
Atelier是法文工作室的意思,也就是像台灣的建築師事務所,不用穿西裝上班,也不太有嚴格死硬的公司制度,要做很多設計,要熬夜,要做很多模型還有畫不完的圖,常常會有慣老闆、可怕的老闆,住在事務所等情況,薪水也非常的少,勞基法只是參考,通常就只負擔得了一個月勤儉生活,要存錢困難。安藤忠雄、妹島和世、藤本壯介等等的有名建築師都是屬於這種類型。
當然也有許多比較有人性的建築師事務所,至少週末與國定假日會放假,薪水也還過得了生活,但上班時數依舊蠻長的,不過好處就是事務所的大家因為經常在一起,感情應該都不錯?
2)組織系建築設計事務所
比較有規模的設計公司,不一定要穿西裝上班,也要做設計,有時也要熬夜也有畫不完的圖,不過有一點點的公司制度,部門也分得細,通常會被分成意匠(設計)、結構、設備、規劃等部門,薪水優渥,假也都可以好好的請(但日本人也不太請,奴性比台灣高非常多),因為公司很大有一點點被政府的制度控制到,就是像台灣所謂的勞基法,要確實地給勞工加班費跟假之類的,也不可以太晚下班。
最有名的就是日建設計,日建設計也是日本人憧憬的設計公司,能夠以新卒*的身份被率取的厲害程度大概就像考上東大一般。其他還有三菱地所設計,日本設計等等。
3)ゼネコン(General Contractor)
有點像台灣的建設公司,最有名的就是竹中工務店、大林組、大成建設等等,包含了土木與建築,同樣也會有好幾個部門,分工很細。大的建設公司常會有一些開發案,然後與有名的建築師合作,共同設計施工。然後也會有設計部門,設計與施工一手包辦。
4)ハウスメーカー(House maker)
照著字面上翻譯就是住宅建設商,主要以住宅設計為主,台灣比較少見。包辦設計跟施工,常看到的注文住宅(ちゅうもんじゅうたく)也主要出自於這類型的公司。早期是一些標準的房子目錄,直接看目錄買房子的感覺,但因為時代改變,出現較多客製化的服務,有時也會與名建築師合作設計。最有名的就是大和ハウス工業(daiwa house)、住友林業、積水住宅等等的公司,因為是公司,所以與上述的組織型事務所或建設公司類似,有一定的公司規定。
然後是工作種類:
1)正社員/正式スタッフ/スタッフ(Staff)
不管哪個種類都有,就是一般員工,領薪水,要加入勞健保還要繳稅(也要接受稅金很高的事實),受到勞基法保護。
2)派遣社員
派遣社員常會跟契約社員混淆,派遣社員是跟派遣公司有雇用契約,契約社員則是直接跟公司簽約。實際上做的事可能差不多,但是立場有點不一樣。每個公司的做法不同,有些是依據案子簽約,有些則是時間。
3)アルバイト(Part time job)
顧名思義就是打工,一般會有時薪,但時薪通常都很低(低於東京都標準時薪),依據標準時薪給費用的大部分都是大一點的公司。
4)インターンシップ(Intern ship)
也就是實習,但日本的實習通常都是不支薪,僅提供學習機會。目前收集到的情報裡,較有名建築師事務所中,好似只有隈研吾建築師事務所會支付部分薪資,但僅限於外國人,日本人若是以實習身份申請,也是一樣沒有薪水。
5)オープンデスク(Open desk)
其實open desk大概就是intern ship的意思,這是只有日本特有的說法,照JIA*對於它的解釋是說:建築家打開門戶,開放讓學生進入自己的職場體驗。也有人說,若是以學生身份申請的實習就屬於open desk,但依我在日本的這幾年的觀察,兩者的定位依舊非常模糊。一樣也是沒有支薪,所以若想去的建築師網站徵的是open desk,就不用期望他們會支付薪資。
------------------------
日本的建築系學生通常在學生時期都會去很多間不同的事務所實習或打工,去了解每間事務所的風格與工作環境氣氛,當然有時候也會選擇較辛苦的事務所實習,就職活動時的履歷會較精彩一些。也很多人會選擇曾經實習過的事務所就職,也會比較容易被錄取。
日本人和台灣人一樣找工作時會先決定自己要去哪一種類型的事務所或公司就職,有些人希望設計量可以多一點,就選擇了中小型的建築師事務所,畢竟在小事務所的磨練遠比在大公司快速,也不太被公司制度控制(當然還是有許多例外,且沒有明著規定但還是會被一種隱形的制度控制著),大部分的Atelier都有一個惡習:就是不下班,少數不吃飯。
不過在事務所的工作氣氛就會像是在學校的工作室一樣,大家一起熬夜一起做設計,享受睡在事務所地板上的樂趣(但老闆在時例外),缺點就是生活作息不正常,身體會壞掉。所以許多人可能在小事務所撐個三四年,辭職準備建築師考試,然後自己出來開業。(日本人一年辭職的比例非常少,他們會自認為還沒學到東西,且任職時間太短,也會影響往後的就職)
另一種選擇進入組織型建築事務所或大型公司的人,在大學三年級或是研究所一年級學期末,四年級/二年級的春天就要開始就職活動,不斷的跑說明會、進入選考、面試(有時候好多階段),最後拿到內定之後一畢業就可以無縫接軌的去上班。
日本人的人生裡成為上班族感覺就是一種必經階段,上班族這個職業所受到的尊榮遠比自由工作者高。(但時代改變,這種觀念也慢慢被改變了)
-----------------------
接下來來談談外國人怎麼在日本上班。有幾種方式:
1. 留學(大學或專門學校或研究所)
先留學,然後參加就職活動,或就職活動失敗了就去Atelier上班。因為通常有日本留學經驗,日文也比較不會有問題,加上有日本同學,多少都會了解一些日本事務所的狀況,就學時期也可以去打打工增加經驗。畢業後努力一點要進Atelier事務所其實不難。許多人也會選擇進自己所屬研究室老師的事務所上班。
2. 進入語言學校
如果錯過了留學的年紀,但又非常想在日本上班,可以先以留學簽來日本念語校,同時也可以精進自己的日文口說跟聽力,然後在語校的下課時間去各種事務所打工或實習(留學簽可條件性打工),因此可以比較了解日本事務所的狀況,然後在留學簽快要結束前積極的找工作,參加大公司的新卒或中途採用*活動,順利的話就可以留學簽換就勞簽(工作簽證),留在日本工作。
3. 打工度假簽
其實一般台灣人來日本所拿的三個月觀光簽是不可以工作的,所以想要長期留在日本,去申請打工度假簽證也是一種選擇,以這種簽證在日本的各大事務所實習然後順便找工作。(打工度假簽的相關內容網路資訊很多,有興趣可以去搜尋)
以上三種都必須花費一定的費用,就算打工度假簽證可以打工,但是如果想在事務所實習或打工,薪水不是沒有就是很低,生活會有點辛苦。若沒有為了完成夢想先在台灣存點錢,或許會因為生活太辛苦就放棄回家了。
第四種也會花費一些費用,但是因為時間不長,有一種”咬著牙撐過去就是你的了“的感覺。
4. 直接向事務所提出實習申請
這也是現在最多外國人的做法,先其實這個方式是違法的(除非公司幫你申請合法簽證)。
直接到憧憬的事務所網站搜尋有無求人資訊,先在自己的國家丟出實習的意願與履歷或作品集,收到回覆之後,就可以開始準備你的三個月日本生活了。通常不用會說日文,只要會說一點點的英文,還有很會做模型的手或很強的軟體技能即可。
大部分的事務所都不會幫你申請實習簽證(且必須在自己的國家是學生才能申請日本實習簽證),他們會請你拿著觀光簽來工作,沒有支付薪水,所有的生活交通開銷都要自己負擔。事務所負責的僅是打開大門讓你來學習,比較不好的說法其實就是無價勞工,事實上“非常容易就可以進去“。許多opendesk或internship的申請甚至不需要履歷或作品集,只要提出申請就可能被錄取,所以當然,他們不太會關心你在日本的生活(自己的生活都照顧不來了),所有生活大小事都必須自己處理。
在日本很多來自各國人會利用這種方式,在大師的事務所短時間無價實習,回去自己的國家後就可在讓履歷有個海外工作的經歷,漂亮一些。全世界的建築產業裡,實習不支付薪資比例最高的國家可以說就是日本,所以進入事務所實習的門檻其實不高。但可利用實習的這段時間,像事務所提出就職意願,根據不同事務所不同的方式或老闆的決定,讓你可以升級為正式員工(觀光簽轉工作簽)。
ps 少數事務所會幫海外想實習的學生申請實習簽證,但真的非常非常少數。
ps 前段也有提到隈研吾先生的事務所有給實習生薪資,屬於外國人優惠,但沒有合法簽證。
對其他事務所有興趣的話,可在申請前先詢問是否支薪,是否辦理簽證。
(SANAA,藤本壯介,石上純也,平田晃久.....等台灣常聽名建築師的事務所應該可以直接省略此步驟)
5. 菁英型(不用花錢還可以直接賺錢)
① 在台灣的日本建築師事務所上班,或許有機會被外派至日本事務所。
② 直接丟出應徵正式員工的意願,送出履歷與作品集,得到面試機會、經過試用期然後被錄取。
(與台灣找工作方式相近)公司會負責工作簽證,你將可以拿著合法簽證在日本生活。
----------------------------------
來日本工作要準備的東西最重要的大概就是錢還有體力與熱情,如果會說流利的英文比會一點點日文吃香很多。但在面試時可以表示對於學習日文有很大的渴望,會更容易被錄取。
既然在日本工作生活這麼辛苦幹嘛還想留下來?
以我的立場來說,我不是非常哈日族,對於日本偶像也沒有瘋狂到購買周邊產品或追星的經驗(所以日文很差)對於傳統日本文化也還好,完全只是個日本建築迷妹。也很受不了日本人上對下的嚴格關係、沒有團購的辦公室、不太釋放情緒的同事們以及不下班的惡習。丟大型垃圾要收費,稅金很高,吃飯也很貴,到哪邊都必須走路沒有摩托車騎,也沒有臭豆腐跟百元小火鍋。
可是東京生活對我來說,快速的資訊、國際化、觸手可及的藝術跟展覽、乾淨的空氣與環境、美麗的風景與有禮貌的人們,都支持我留下來的原因。
當初來日前,先申請了語言學校,上半年認真的學日文,下半年開始邊上課邊實習,也在這個階段遇見了現在的事務所,喜歡他們的工作態度與氣氛,於是提出了就職的希望。我待的事務所是屬於Atelier,有點溫馨的中小型Atelier,雖然很晚下班但會按時吃飯,不用住在事務所。前輩認真的改圖,甚至比我畫圖時還認真,然後一處一處說明,一個一個教你(當下的我深感慚愧。)我待的事務所或許不是那種挑戰各種設計可能性的事務所,但對於人們的空間使用、細部的處理以及考慮事情的觀點都相當仔細而且長遠,有點慢但值得學習。
當初來日之前深知自己在工作的急躁與不仔細,或許是想藉此改正進而來到嚴格的日本,可以說一種被虐傾向跟強迫症的發作吧(笑),果不其然整齊的一切令人舒心,雖然偶爾的太超過還是令人白眼。反正只要在快要崩潰的時候,去表參道跟澀谷走一趟,去看一下喜歡的建築,就會想起為什麼要來,然後要繼續加油的動力。
最後一段只是我個人的經驗,相信每個來日本的人都不一樣,但還是希望提供給想來日本每一個朋友做個參考。
*新卒: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進入職場,沒有工作經驗完全是一張白紙。
*中途採用:有工作經驗,然後轉職到另外一間公司(日本的換公司也叫轉職,不是換職業)
*JIA:公益社團法人日本建築家協會
以上是我的自身經驗與觀察,以及聽取在日本工作的各個厲害的台灣人大前輩、一起打拼的台灣留學生的就職經驗等等所整理的文章,若有錯誤或者是誤會也歡迎提出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