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青春十八的旅行-太陽之塔

已更新:2021年9月24日


從東京到京都、然後大阪,與朋友碰完面之後,我選擇了回程的路上在每個城市短暫的停留。旅途開始的那天,去見了一直嚮往的「太陽之塔」。太陽之塔是日本藝術家岡本太郎為1970年舉辦的日本萬國博覽會所設計的巨大藝術作品,有70公尺高,當年的萬國博覽會是日本在二次大戰後,繼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來最大的世界級活動。

萬國博覽會的會場由建築師丹下健三先生所規劃,岡本太郎先生為藝術總監,他們共同召集了黑川紀章、菊竹清訓等代謝派主義代表建築師、藝術家、各個大企業、研究者們共同打造整個會場。當時的主題館,也是萬國博覽會中心「太陽之塔」幾乎是1970-1990年代的大阪象徵,他不但是萬博的主角,也是藝術家岡本太郎先生的代表作。太陽之塔外觀的三個面孔:代表未來的「黃金之顏」、代表現在的「太陽之顏」以及背面代表過去的「黑色太陽之顏」聚集於一塔,在整個會場的中心閃耀著。

1970年,77個國家參加,超過6400萬人的參訪者一起參與了這個盛事,以「人類的進步與調和」(Progress and Harmony of Mankind)為題,各國展館也展現了屬於自己國家的樣子,在太陽之塔與丹下健三的大屋頂下舉行了開幕式,他也守護了整個活動期間,然後最後也陪著大家與萬國博覽會說再見,閉幕式的「さよなら EXPO’70」(sayonara EXPO’70)螢光燈閃耀然後消逝,留給了當時的人們美好的回憶,也留下了一些痕跡給我們這代的人們去追憶。

博覽會當時的展覽館「鋼鐵館」也在後來重新整理命名為「萬博紀念館「EXPO’70展覽館」」,館內展著當時博覽會的影像、模型以及當時的故事,紅色的展覽空間以及各種摩登的設計,各式各樣當時博覽會的照片、模型以及各種理念,那些想法與設計至今依舊讓人感到佩服與驚豔,看這這些被留下來的影像,讓我好似回到了那個光彩燦爛的時代。

萬國博覽會會場後來變成了萬博記念公園,成為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們野餐遊戲的地方,儘管各國場館及大屋頂被拆除了,太陽之塔依舊佇立在公園裡守護著我們。站在它的面前,閉起眼睛,好似依然可以感受到當時精彩燦爛的場景。太陽之塔神秘的內部在2018年再度公開,讓現代的我們親身體會當時的風景,內部的生命之樹上盤旋纏繞著各種生物體,代表著人類與生命的進化過程,龐大的雕塑及空間相當的震攝。

太陽之塔還有第四個臉,的它被設在地底下,岡本先生稱它為「地底的太陽」(太古的太陽),象徵著人間的祈福與心的起源,只是第四個臉在萬國博覽會結束後撤去,50 年後的現在依舊行蹤不明,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它。儘管時間已帶走了那些風華,但現在的公園裡還留有幾處過去的痕跡:包含太陽之塔在內,主題館大屋頂的局部、萬博塔的單元等等,還是以「萬博遺產」的身份留在這裡,從上一代到現在,繼續代表著那個風華時期。

散步在這個充滿時代背景的萬博公園內裡,以「太陽之塔」為中心,周圍散落著一些現代主義時代的建築物、藝術品,無論是爬上山坡發現的小涼亭也好,穿過叢林映入眼晴的蓮花水池與飄在水池上的大涼亭的也好,儘管有了歲月的痕跡,但摩登的設計依舊令人感到興奮與驚喜,如果想要轉換心情,可以到自然文化園區裡賞花、到日本庭院欣賞「侘寂び」的日本庭園景色,公園裡的一花一草好似都經過設計一般,以最優美的姿態留在這個大公園裡。

最後走在大草原旁的樹下野餐,閉上眼睛想像著那些已經成為回憶的各國場館、萬國博覽會的景象,似乎還是可以聽見當時歡騰的聲音。

bottom of page